著作:
《高等教育與學生遷移》(第一作者),知識產權出版社,2017
《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地區差異研究》(獨立著作),學苑出版社,2016
代表論文(*爲通訊作者)
Yifan Sun & Kunfeng Pan*, Prediction of the intercity migration of Chinese graduates.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& Experiment, 2014(12), 129-137.(SCI&SSCI)Liping Ma & Kunfeng Pan, Stay or migrate?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of work, place of study and birthplace. Chinese Education & Society, 47(6), 80-95.(former SSCI)
Sheng Cui, Kunfeng Pan*,Yangyong Ye. Language Ability or Personality Works? The Return to Possessing a Global English Test Certificate for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.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, 1(2), 74–100.
潘昆峯,陳慧娟,易地教育遷移——破解深度貧困的非常之策[J].中國扶貧,2018(3).
劉偉,潘昆峯*.“教體結合”組織發展困境——基於多重製度邏輯視角[J].北京體育大學學報,2018,41(03):54-59.
潘昆峯,丁慧,李宛豫.“錯誤管理”與中學生STEM學科的學業表現——來自物理課堂隨機試驗的證據[J].教育學術月刊,2018(05):104-111.
秦博,潘昆峯. 爲貧困地區發展填平數字鴻溝[J].人民論壇,2017(34):70-71.
潘昆峯.大學招生計劃對我國青年人口遷移的影響及作用機制[J].教育科學研究,2017(12):89-92.
王小虎,潘昆峯*,吳秋翔. 高水平大學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學生的學業表現研究——以A大學爲例[J].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,2017,(05):66-75.
潘昆峯,崔盛.地方政府人力資本競爭與省屬高校跨省招生策略[J].教育經濟評論,2017,2(06):31-50.
潘昆峯,何章立. 高校名稱與學生認知判斷:實驗的證據[J]. 教育與經濟,2017,(04):74-82.
潘昆峯, 劉佳辰, 何章立.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選考的“理科萎縮”現象探究[J]. 中國教育學刊,2017,(08):31-36.
崔盛,吳秋翔,潘昆峯*. 學生高中文理分科對大學表現及就業發展的影響研究——基於中國教育追蹤調查(CEPS)的實證分析[J]. 教育經濟評論,2017,2(04):103-122+20.
王小虎,潘昆峯*,苗苗.高考改革對高水平大學招生的影響及其應對[J]. 中國高教研究,2017,(04):56-60+71.
劉佳辰,何章立,潘昆峯*.學生高中到大學文理科專業轉換的特徵及效果研究[J].威尼斯赌博手机版教育學刊,2017(03):165-180.
崔盛,潘昆峯*. 地方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外溢:區域模式及其影響因素[J]. 中國高教研究,2016,(05):34-40.
潘昆峯,孫怡帆,何章立. 中文頂級教育類期刊的論文偏好模式與期刊影響力——來自2015年18家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的證據[J]. 中國高教研究,2016,(04):30-38
潘昆峯,崔盛. 語言能力與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溢價[J].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,2016,14(02):99-112+190.
劉昊,潘昆峯. 中國大學生就學省際遷移模式研究[J]. 中國人口科學,2016,(01):90-98+127-128.
潘昆峯,袁娟. 中國城市高等教育科研創新能力研究——基於2014年17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科研論文的分析[J]. 中國高教研究,2015,(07):33-40.
潘昆峯,蔣承. 我國大學生留學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[J]. 中國高教研究,2015,(03):15-20.
潘昆峯,馬莉萍. 央屬高校跨省招生名額分配行爲研究——引力模型假設及其驗證[J].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,2013,(06):114-121.
潘昆峯,李揚. 高中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效果及其動力學分析[J].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,2010,31(05):14-22.
潘昆峯,許申,陳彥,康樂,蘭雅慧.央屬高校招生名額分配的原則和方案設計[J].北京大學教育評論,2010,8(02):43-55+188.